第一百四十七章 谭门一脉的传承-《我的国风百艺系统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【特殊任务,经历谭门七代的《定军山》,领悟其中的精髓,可获得谭富英手抄本《定军山》,以及谭富英的行头一套。】

    睁开眼睛的林桐,惊讶的发现,自己变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。

    而现在的时间是,清同治十二年。

    头上的那个小辫子,让林桐感觉到非常的不舒服。

    跟着自己的父亲来到了京城著名的戏园子,新庆园。

    看着台上那个声音偏左,但是韵味十足的老生演员,穿着一件黄色的戏服,扮演的正是那位老黄忠。

    谭叫天。

    谭鑫培的父亲,谭志道。

    谭志道是老旦和老生两门抱,这个时代的老生唱腔还没有经过谭鑫培的整改,所以,当时的老生流派都是根据地域来划分的。

    程长庚的徽派、余三胜的汉派、张二奎的京派。

    而谭鑫培则是将这三者的优点融合到了自己的身上,改变以往直腔直调、高音大嗓的情况,创造了花腔和巧腔,追求刚柔相济,声情并茂。

    谭志道的嗓音条件可以说是一般,但是经过了多年的磨炼之后,竟然让他找到了一种平衡感,唱出来的声音韵味十足。

    “这一封书信来得巧,

    天助黄忠成功劳,

    站立在营门三军叫,

    大小儿郎听根苗:

    头通鼓,战饭造,

    二通鼓,紧战袍,

    三通鼓,刀出鞘,

    ……”

    台下的戏迷们在听到“刀出鞘”的时候,一声震天动地的叫好声,直接将谭志道后面的唱词都给盖了下去。

    毕竟,这个时候,可是没有麦克风的,演员上台,全凭的是自己的肉嗓子。

    那个年代的演员们,嗓子都非常的冲,因为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乱糟糟的戏园子,或者空旷的场地,如果你没有嗓子,下面的人根本都听不清楚,那你就没有饭吃了。

    谭志道的《定军山》可是说是那个年代最好的《定军山》了。

    但是在林桐的耳朵里,这个《定军山》,真的是辣耳朵,这个年代的京剧演员,比起后面声腔艺术已经大成的年代,只能说是大家的娱乐形式太少了,所以才被这种纯天然的声音给吸引住了。

    不过,谭志道的《定军山》还是给林桐的心里留下了一个影子,一个幼苗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清光绪十五年。

    林桐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十七岁的年纪。

    十年前,随着自己的父亲来到了魔都。

    这一年,魔都的大小码头全都贴满了戏报,伶界大王谭鑫培要到魔都丹桂大舞台献艺。

    《定军山》。

    林桐看着手中的戏票,走进了丹桂大舞台。

    看着精气神十足的谭鑫培,扮出来的老黄忠真的是形神并茂,手中的长刀一抖,一副尚武的精神,引得丹桂大舞台的戏迷们兜四底的叫好。

    谭鑫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魔都了,这是第三次来魔都演出,作为当今京剧界无可争议的老生头牌,有着伶界大王之称的谭鑫培,绝对是票房的保证。

    谭鑫培,老生演员心中永远的神。

    不了解京剧的人,根本无法理解这个人在京剧界的地位。

    梅兰芳,从小就是跟着谭鑫培长大的,管谭鑫培应该叫爷爷。

    看着谭鑫培在戏台上的精彩表演,林桐感受到了这位京剧艺术家的魅力,时而全场鸦雀无声,掉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到,时而让全场跟着一起唱起来,谭鑫培就像是一个京剧魔法师一样,时刻掌握着戏迷们的情绪。

    林桐坐在那里,心情也是跟着周围的戏迷一样上下起伏,被谭鑫培大师的嗓音和剧情带着走。

    终于,还是到了最精彩的地方。

    第一次,林桐见识到了全场合唱《定军山》的场景。

    就算是全场大合唱,但是谭鑫培先生的声音照样能够让大家听得清清楚楚,果然不愧是伶界大王,功夫太厉害了。

    听完了谭鑫培的《定军山》,林桐对于这出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,心中一个老黄忠的形象更加的饱满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民国三年。
    第(1/3)页